close
|
||
|
||
護膚產品全世界市占率達六%的克蘭詩,家族持股逾六六%,堅持所有產品只在法國研發生產,所以能在全球企業集團化經營夾殺下突圍。
除非家族成員夠優秀,否則不要讓他進入家族企業。用錢打發懶惰姪兒,比留他在公司花得少。」這是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德.杜拉克(Peter F. Drucker)在評論家族企業時,提出的第一條守則。克蘭詩(Clarins)集團創辦人Jacques Courtin-Clarins肯定覺得很慶幸,因為他的兒子不但不懶惰,還讓他的商品遍及一百五十多個國家。 克蘭詩集團第二代接班人、現任克蘭詩集團全球總裁克利斯提安.古登.克蘭詩(Christian Courtin-Clarins),日前接受本刊專訪,談到克蘭詩以一家法國的家族企業,能從五十二年前一間法國的美容沙龍店,搖身一變成為年度營業額達新台幣四百億元的跨國化妝品集團(含克蘭詩公司與購併的兩支香水品牌)、護膚產品全世界市占率達六%的關鍵。究竟在全球企業集團化經營的潮流下,克蘭詩家族企業如何保有一席之地,且二十二年前股票在歐洲公開上市後,股價能成長三十三倍平均每年現金殖利率達一六.八%? 研發經費為同業十倍 好的產品,不愁沒人買 「我愛死這個問題了!」現年五十四歲的古登,是克蘭詩成為跨國企業的主導者,他以充滿自信的口吻說,「克蘭詩的家族文化,就是比其他大集團更能延續尊重(respect)的傳統,因為尊重消費者、尊重員工,我們必須生產出最有品質的產品。」而好的產品,絕不用愁沒人買。 對消費者的尊重,從研發原料的投入可以看出。古登表示,他們不花錢在無謂的包裝上,而是用在「刀口」──產品的研發裡,「因為包裝拆了就沒了,但產品卻是會塗在消費者臉上長長久久的。」過去十年來,克蘭詩商品包裝始終沒有太大改變,但研發經費累積至少已超過五億美元(約合新台幣一百六十二億元)平均每年花在研發的經費,約營業額的一○%,這個數字大約是其他大型化妝品集團的三倍。 「我們不缺錢,」古登說,「克蘭詩集團有六六%以上的股權都在克蘭詩家族手上,我們在乎的是顧客能否用到最好的產品。」古登認為,多數化妝品品牌是屬於大型跨國集團的成員,這些財團必須顧及九○%以上,家族成員以外的股東利益,所以若是營收不盡理想,就有可能降低某些高級原料的使用以減少支出。但是克蘭詩集團並沒有這樣的顧慮。 此外,克蘭詩五十二年來,所有產品只在法國生產,不但研究室只在法國,連所有商品的原料植物,也只種在法國,一位台灣的資深業者指出,這是「法國佬的自傲」,他們深以「Made in France」三字為榮;然而,不在法國以外的地區生產,確實是他們確保品質的途徑。 大量提供試用品 取代高額宣傳促銷費用 克蘭詩也不把錢多花在宣傳促銷上,而是大量提供試用品。克蘭詩台灣分公司總經理何國珍表示,克蘭詩總公司要求每個分公司面對客人時,必須至少提供四至六種試用品,但其他專櫃通常只會提供一種明星促銷商品試用;且克蘭詩不鼓勵顧客同時購買兩種以上商品,「因此我們的顧客忠誠度很高。在台灣,克蘭詩顧客的回購率是八○%;而每個月的舊客平均是五○%,其他品牌平均都是三○%。」 克蘭詩對員工的尊重則是另一項傳統特色,古登表示,他們要求員工永遠對顧客要和藹可親,但「從不減少員工福利。」一名台灣資深百貨業者就指出,許多化妝品專櫃一旦營收不理想,總公司第一個砍的就是人事費用,但克蘭詩專櫃小姐卻不必擔心這些。古登認為,員工就是第一批顧客,如果所有的員工都愛惜克蘭詩的品牌,克蘭詩的成功率就會倍增。 事實上,單一品牌因為是單打獨鬥,在通路通常難與化妝品集團競爭。化妝品集團如萊雅(L'oreal)、雅詩蘭黛(Estee Lauder)等名聲響亮且品牌眾多,年營業額超過新台幣一千億元,採買斷式的歐美百貨通路,通常會優先考慮購買這些易銷售的集團品牌商品,減少庫存的風險;而在採抽成式的台灣百貨公司裡,集團優勢就更明顯,營業額佳的「姊姊」牌,可以挾帶較無市場的「妹妹」牌,一起進駐百貨公司裡較佳的通路位置。 台灣的克蘭詩分公司近幾年來從谷底翻身,因而成為目前正為通路所苦的新興單一品牌的傳頌題材。二○○一年,克蘭詩台灣分公司一度因台灣業績不理想而考慮退出台灣市場,當時臨危受命的總經理何國珍,要求總公司讓她再賠一年重新振作,沒想到古登竟一口答應,當時他告訴何國珍,「我不缺錢,只希望妳能永續經營這個品牌。」 何國珍認為,這就是總公司的尊重哲學,因為他們相信員工,不在乎短時間的營收,所以她利用開設美妍中心、找代言人等在地策略,成功讓克蘭詩營業淨額,從二○○三年的二億三千三百萬元、二○○四年的三億七千八百萬元,成長到二○○五年的五億六千九百萬元,在全台的排名站上第十一名(前十名全是集團品牌),而克蘭詩台灣分公司二○○五的市場占有率也提高一%,在全台前四十名的化妝品牌裡,克蘭詩市占率提高最多。 古登目前把眼光瞄準在中國市場,古登表示,克蘭詩在中國的代理商,去年營業額達一千二百萬美元(約合新台幣近四億元),他相信五年後可達到六千萬美元(約合新台幣近二十億元),他的野心則是在六、七年後,讓克蘭詩的總體營業額達目前的兩倍(新台幣八百億元)。 面對購併不為所動 經營家族名字挑戰大 古登說,「每天」都有集團在向他遊說,希望可以購併克蘭詩,但他一點也不為所動,「對我來說,我經營的不是牌子,而是家族名字。」他希望第三代、第四代每一代都能以克蘭詩這個名字為榮。 然而根據彼得.杜拉克提出的法則──家族企業達到一定規模後,縱使可以吸引和保留外聘的優秀管理人才,也不一定能長遠經營,通常在不到兩個世代的時間裡,就會有企業的主持人轉變為企業的收益人。 克蘭詩家族裡,目前有四位年輕的第三代接班候選人,堅持「尊重」的經營哲學是否能在下個世代繼續傳承下去,在多變的資本市場裡,將是一場艱困的戰役。 |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